泸州龙马潭区:争当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“排头兵”

城市的繁荣,离不开文旅商产业的深度赋能;而文旅商的融合发展,又以城市为重要载体。作为泸州主城区核心板块,龙马潭区如何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,高质量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增长极?7月25日召开的龙马潭区委六届九次全会给出了答案:充分发挥“水公铁空”立体交通枢纽优势,依托坚实商贸基础和巨大消费潜力,以“醉美两江潮·悦享龙马潭”品牌建设为抓手,全力构建“两圈两带”消费新格局,争当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“排头兵”。
智慧枢纽
夯实消费新基建
7月24日,泸州高铁站内,一场“智慧革命”正悄然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。出站口候车大厅的巨大电子显示屏上,实时滚动着网约车信息:“车牌号**58已到达停车点,请乘客上车。”这是龙马潭区最新打造的智慧化反向寻车系统。
“现在出站就能快速找到预约车辆,再也不用拖着行李到处找了,既方便又省时间。”常往返于成都和泸州的商务人士张春芳对此赞不绝口。据悉,该系统通过智能化改造网约车候车区,实现了“点对点”精准接驳。网约车司机可提前进入专用停车位等候,乘客则根据系统指引快速找到车辆,实现了“人等车”到“车等人”的服务升级。
这只是龙马潭区激活枢纽优势的一个缩影。作为泸州市“水公铁空”立体交通枢纽的核心区,这里汇聚了长江黄金水道、高速公路网、铁路干线以及云龙机场,形成了独特的枢纽经济圈。
“全市70%以上的小商品、建材和农产品批发交易都在这里完成。”龙马潭区商务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罗洁说,西南商贸城、海吉星等大型专业市场的集聚,让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在龙马潭区高效流动,为区域消费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,而智慧交通建设只是第一步。
下一步,龙马潭区将持续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、资源要素配置优化、经营主体引育壮大、科技创新赋能增效、服务保障提档升级“五大行动”,打造让群众放心消费、商家放心经营、行业欣欣向荣的市场环境,让交通枢纽优势真正转化为消费增长动能。
业态联动
构筑消费新空间
盛夏的龙马潭区,处处是火热的建设场景。总投资150亿元的郎酒龙马酒庄项目工地上,塔吊林立、机器轰鸣。这个占地5000亩的文旅商综合体,涵盖郎嘉陶瓷、核心体验区、浓酱兼香基地3大板块,酒店一期预计明年6月投入试运营。项目建成后,将串联起白酒文化体验、工业遗产观光等精品线路,成为集“品、游、购、娱”于一体的酒旅融合新地标。
而在城市另一端,6月20日开市的泸州市首届“美丽酒城 环保夜市”上,市民用空瓶兑换“绿芽币”,参与低碳手工、闲置置换等特色活动,让绿色消费理念融入市井生活。“这种模式让环保有了温度,逛夜市也更有意义了。”市民张贵芬的感受,道出了特色业态的吸引力。
当前,龙马潭区正立足“都市生活消费圈”“酒旅融合消费圈”两大核心,联动“滨江休闲消费带”“农旅融合消费带”两条特色消费带,加速构建“圈带互补、业态联动”的消费新格局。
按照规划,总投资2亿元的西南·星光集市年内将启动建设,分两期打造光影美食区、微醺星港等特色业态,建成后将与酒城文创美食街、奥体中心等形成联动效应,成为“滨江休闲消费带”上的新亮点。
场景赋能
激发消费新活力
每当华灯初上,龙马潭区奥体广场便热闹起来,锻炼的市民让城市充满活力。今年6月,2025国窖1573泸州国际网球公开赛在此举办,吸引35个国家和地区的212名选手参赛。如今,体育赛事正成为消费的“催化剂”和“新引擎”。
龙马潭区教育和体育局负责人介绍,下半年还有四川省第六届“贡嘎杯”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(初中组)等赛事;2026年拟举办松滩湖环湖跑、北滨路半程马拉松等活动……龙马潭区将以赛事为媒,串联城市地标与民俗文化,打造“观赛+游览+消费”的特色产业链条。
不止于赛事,夜间消费矩阵同样亮眼:在酒城文创美食街,火锅、烧烤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,与“这有光”街区的文创小店、万达星辰夜市BOX、华升宝龙“时光夜市”等共同构成夜间消费矩阵;桐心院子、蒋兆和故居陈列馆等特色场景资源,则通过“农旅+研学”等创新业态,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、乡村亲子、生态观光、非遗研学等多元化选择,让城乡消费边界持续融合。
今年以来,在打造消费新IP方面,龙马潭区以“活力筑城·幸福为港”为主题,紧抓重要节庆窗口,成功举办了系列特色活动:元宵放灯点亮传统佳节,开秧门活动传承农耕文明,“非遗四川·百城百艺”星空露营活动演绎文化传承,“趣享五一·文旅妙会”引爆消费热潮,“粽享龙马·童趣六一”端午系列活动传递家国情怀……通过沉浸式体验,探索了文旅商创新发展的思路。(汪静、刘健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